投标决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承包商获得工程项目承包任务的主要途径是投标,但是作为承包商,并不是逢标必投,应根据诸多影响因素来确定投标与否。投标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能否中标和中标后的效益以及企业的发展前景。所谓决策包括三个面的内容:
(1)针对招标投标项目,根据投标人的实力决定是否投标。
(2)倘若投标,是投什么性质的标。
(3)在投标中如何采用以长制短、优胜劣汰的策略和技巧。投标决策分两阶段进行,即投标决策的前期阶段和投标决策的后期阶段。
1.投标决策的前期阶段
投标决策的前期阶段是指在购买投标人资格预审资料前后完成的决策研究阶段,此阶段必须对投标与否做出论证。
(1)决定是否投标的原则。
1)承包投标工程的可行性和可能性。如本企业是否有能力承揽招标工程,竞争对手是否有明显的优势等,对此要进行全面分析。
2)招标工程的可靠性。如建设工程的审批程序是否已经完成,资金是否已经落实等。
3)招标工程的承包条件。如承包条件苛刻,企业无力完成施工,则应放弃投标。
(2)明确投标人应具备的条件。投标人应当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投标活动对参加人有一定的要求,不是所有感兴趣的法人或其他组织都可以参加投标,投标人必须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具有承包建设项目的资质条件、技术装备、经验、业绩,以及财务能力,必须满足项目招标人的要求。
(3)投标决策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工程项目施工投标决策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技术因素。
①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否与招标项目相适应。
②机械装备是否满足招标工作要求。
③是否具有与招标项目类似工程施工管理经验。
2)经济因素。
①是否具有招标人要求的垫付资金的能力。
②是否具有新增或租赁机械设备的资金。
③是否具有支付或办理担保能力。
④是否具有承担不可抗力风险能力。
3)管理因素。
①是否具备适应建设领域先进管理技术与方法,例如BIM技术在施工全过程的管理与应用。
②是否具备可操作的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工期控制、成本控制的经验与方法。
③是否具备对技术、经济等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4)信誉因素。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是否获得关于履约的奖项。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发包人和监理人情况。
a.发包人的民事主体资格、支付能力、履约信誉、工作方式。
b.监理工程师以往在工程中是否客观、公正、合理地处理问题。
②项目情况。
a.招标工程项目的技术复杂程度及要求。
b.对投标人类似工程经验的要求。
c.中标承包后对本企业今后的影响。
③竞争对手和竞争形势。
a.竞争程度是否激烈。
b.竞争对手的优势、历年的投标报价水平、在建工程项目以及自有技术等。
c.市场资源供给及价格情况。
(4)投标决策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投标决策时,只有把定性分析和定量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定出正确决策。决策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很多,如投标评价表法、概率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等。下面具体叙述投标评价表法的应用:
1)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确定影响因素及其重要程度。
2)逐项分析各因素预计实现的情况。可以划分为上、中、下三种情况。为了能进行定量分析,对以上三种情况赋予一个定量的数值。如“上”得10分,“中”得5分,“下”得0分。
3)综合分析。根据经验统计确定可以投标的最低总分,再针对具体工程评定各项因素的加权综合总分,与“最低总分”比较,即可做出是否可以投标的决策。举例见表1。
表1 投标评价表
(续)
该工程投标机会评价值为750分,而该承包商规定可以投标最低总分为650分。故可以考虑参加投标。
(5)放弃投标的项目。通常情况下,下列招标项目应放弃投标:
1)定量分析法中投标综合总分值低于规定最低总分值的项目。
2)本企业主管和兼营能力之外的项目。
3)工程规模、技术要求超过本施工企业技术等级的项目。
4)本企业生产任务饱满,而招标工程的盈利水平较低或风险较大的项目。
5)本企业技术等级、信誉、施工水平明显不如竞争对手的项目。
2.投标决策的后期阶段
如果决定投标,即进入投标决策的后期阶段,它是指从申报资格预审至投标报价前完成的决策研究阶段。
即依据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确定本企业本次投标的目的(保本、盈利、占领市场或扩大市场)从工程技术人员配备,机械设备投入,是否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以及自有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决策。
重点投标报价要合理、施工方案要科学合理,如何应用BIM技术进行工程项目方案的展示以及项目施工的全过程的管理,以确保投标获得成功。